犬嗜中性粒细胞细胞质中毒表现的临床、生化、血液学特征、发病和预后
文献阅读:
张兆霞 医师
试验背景
嗜中性粒细胞细胞质中毒表现,是指通过罗曼诺夫斯基染色的血涂片,镜检可见细胞大小或细胞质内容物异常,通常与感染和炎症有关。
试验假设/目标
为了调查这些变化与临床和临床病理特征、疾病和预后的关系。
动物
嗜中性粒细胞中毒的犬(n=248只),对照组:
阴性(n=248只)。
方法
统计分析包括卡方测试、独立t测试、非参数Mann-Whitney测试、卡方趋势测试和生存分析。
结果
1、嗜中性粒细胞中毒与对照组相比,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;
2、嗜中性粒细胞中毒与对照组相比,黏膜苍白、心动过速、发烧、腹部器官肿大、黄疸、黑粪症和血尿的发病率显著增加;
3、嗜中性粒细胞中毒有显著的白细胞增多、白细胞减少、嗜中性粒细胞增多、嗜中性粒细胞减少、贫血,低钠、低钾、低蛋白血症、低白蛋白血症和低钙;
4、与对照组相比,嗜中性粒细胞中毒组存在显著的胆红素、肌酐、尿素氮的浓度升高,ALP、AST、CK、AMY和GGT的平均血清活性增加;
5、嗜中性粒细胞中毒的犬,子宫蓄脓、细小感染、急性肾衰、腹膜炎、IMHA、DIC、胰腺炎、败血症和肿瘤性疾病的发病率相对更高,对照组犬患椎间盘突出和脓皮病的发病率相对更高;
6、在中毒性、代谢性、创伤性、脉管性、免疫、炎症、过敏和非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程度上,两组没有显著的差异;
7、嗜中性粒细胞中毒的犬的致死率、住院时间长短和治疗费用显著增加;
8、观察到一个显著趋势:
随着中性粒细胞毒性的增加,致死率增加;
9、在嗜中性粒细胞中毒组中,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高的犬相比,白细胞计数低的犬死亡率更高。
结论和临床重要性
评估嗜中性粒细胞胞质毒性的血涂片可以提供有用的临床信息,并作为良好的预后预测指标。
原文文献下载
白细胞介素-1β对炎症性肠病犬十二指肠和结肠黏膜中闭合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
文献阅读:
王帅玉 医师
关键词
慢性肠病,炎性细胞因子,肠屏障功能障碍,紧密连接
研究背景
1、白细胞介素(IL)-1β是促炎细胞因子,其在包括肠在内的各种组织中炎症的起始和发展起关键作用。IL-1受体拮抗剂(Rα)是IL-1α和β的内源性拮抗剂,其与IL-1受体1结合,抑制IL-1α和β的生物学活性。在IBD犬的十二指肠粘膜的中IL-1β:
IL-1Rα的比率显著增加。这表明IL-1β和IL-1Rα的不平衡参与了犬IBD的发病机制。
2、前期研究报道,在患有IBD的犬和健康犬之间,结肠粘膜中IL-1β的mRNA表达没有显著差异。然而,IBD犬的结肠粘膜中IL-1β和IL-1Rα蛋白的表达和平衡尚未深入研究。
3、闭合蛋白是维持肠道上皮紧密连接的重要组分之一,研究表明在Caco-2细胞中(一种人上皮结肠直肠腺癌细胞系),IL-1β可以部分降低闭合蛋白的表达,增加肠上皮紧密连接的通透性。这些发现暗示在肠中IL-1β和闭合蛋白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,特别是在患有IBD的狗的结肠粘膜中。
研究目的
本实验旨在研究IL-1β和IL-1Ra蛋白在IBD犬结肠黏膜中的表达,并阐明IL-1β对这些犬十二指肠和结肠粘膜中闭合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。
动物
12只患有IBD的犬和6只健康的犬。
实验方法
在全身麻醉下利用内窥镜活检钳从患有IBD的犬和健康犬获得十二指肠和结肠粘膜样品;黏膜中的IL-1β和IL-1Ra蛋白量通过ELISA定量分析;实时定量PCR检测闭合蛋白mRNA在十二指肠和结肠粘膜中的表达。
结论
与健康犬相比,IBD犬的结肠粘膜中IL-1β蛋白量相对增加,闭合蛋白mRNA的表达量降低;IL-1β对结肠粘膜中闭合蛋白mRNA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,但在十二指肠粘膜中没有发现这种抑制作用。
本研究结果强调了IL-1β和闭合蛋白在IBD犬结肠炎发展中的重要性。
原文文献下载